·饮食方面应当注重“润燥”与“益气”。
秋季气候干燥,人体易出现口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燥等“秋燥”症状。建议多食滋阴润肺之品,如梨、蜂蜜、银耳、芝麻、百合等,早晨一杯温蜂蜜水,晚间一碗银耳羹,皆是简单有效的润养之法。同时,可适当增加山药、莲子、南瓜等健脾益气的食物,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存能量。注意少吃辛辣烧烤及过分油腻之物,以免助燥伤阴,加重身体负担。
·起居作息也需逐步调整。
《黄帝内经》提示秋宜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早睡可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则能使肺气得以舒展。此外,秋季温差较大,早晚凉意明显,应及时添衣,尤其注意腹部和脚部的保暖,防止寒邪入侵。睡眠时关好门窗,避免秋风直吹,是预防感冒的关键细节。
·在运动锻炼方面,推荐选择较为平缓的项目。
秋高气爽,本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,但此时不宜大汗淋漓,以免津液过耗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运动,既能活动筋骨、促进气血流通,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。尤其建议在清晨阳光初照时锻炼,吸收自然界的清气,有助于振奋精神,保持情绪稳定。
·情志调养亦是秋季养生的重要一环。
秋对应五脏中的肺,在志为忧。看到草木凋零、万物萧瑟,人易产生凄凉、低落的情绪。因此要主动保持心态乐观,多与亲友交流,培养平和愉悦的心情。可登高望远,看层林尽染,领略秋的壮美;亦可静坐阅读,聆听舒缓音乐,从内在滋养自己。避免过度思虑和悲伤,使神志安宁,以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。
咨询热线
400-700-6478